中新网南京9月14日电 题:江苏助残帮扶见闻:织密“幸福网”“无障碍”传递关爱
作者 徐珊珊 谷华
一勾一拉、上下交织,手指翻飞间,一朵朵精致的小花便成型了……残疾人小玲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三陇村“残疾人之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很快便上手做起编织、绣工活,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江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泱波 摄
近年来,江苏省残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兜住民生底线,织密“幸福网”。在江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用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惠残、助残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十四五”以来,江苏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4%,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7.3万人,残疾人托养服务6.5万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具适配率均超过98%,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5万余户。

设施“无障碍”:惠残助残帮扶
在南京玄武湖无障碍花园,常有一支特别的跑团环湖而过,十余人成队,两个跑者并肩,用一根绳子绑在手腕上,他们就是南京“黑暗跑团”的视障跑者和陪跑员。花园内设全程盲道、扶手护栏、盲文标识,配建了智能语音提示、植物触摸讲解等设施。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为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更强的法治保障。江苏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爱军介绍,近年来,江苏突出量质并举,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普及、共建共治、示范引领、社会扶助“四大行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有了无障碍公交车,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在苏州市,一辆蓝色公交车缓缓停在一位残疾人乘客面前。随着乘客按下公交车外侧上的按钮,公交驾驶员立马拉下踏板,铺就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为助力残疾人无障碍出行,苏州的无障碍公交车上配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轮椅固定专座等设施。此外,针对视力障碍的乘客,无障碍公交车设有爱心专座、盲文条提示和车辆行驶状态的提示音。截至目前,苏州市区有无障碍公交车1124辆,无障碍公交车占全部公交车辆总数的21.3%。

托养“无障碍”:凝聚城市温度
“‘残疾人之家’是江苏的一张名片,这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的工作。”姜爱军介绍,江苏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寄宿制托养、抓实“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拓展居家托养服务模式,2023年上半年,江苏新增16周岁至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10822人。
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村“残疾人之家”。徐珊珊 摄
“我们打造了一所以残疾人农业扶持、乡村残疾人托养照料、辅助性就业为特色,残疾人居家服务为保障的乡村助残综合服务机构。”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村“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嵇益梅说,机构以辅助性就业为特色,自主开发、引进一批庇护性就业项目,实现残疾人人均每月增收近千元。

坐落在扬州市西郊杨庙镇的扬州市恒爱融合发展中心,是扬州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0年,为进一步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扬州市残联创新工作理念,在江苏全省率先打造残疾人融合发展平台。

学员荣荣患有智力障碍,靠年迈的姑母帮助照看日常生活。通过评估,荣荣成为中心的首批学员,老师们从教他系好衣服扣子、每天洗脸刷牙入手,从他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渐渐地,荣荣每天早晨能独自到指定站点,乘专车前往中心,从没有落下过一天课。
就业“无障碍”:助力实现梦想

鞠叶经营的“无声的店”。盐城残联供图
盐城有一家小店,温暖在“沉默”中传递。店内几乎听不到说话声,只有冰块碰撞声、包装袋声音以及语音提示声。一位家住附近的学生扫码下单,接过奶茶之后,学着手语,对听障店员比个“谢谢”的手势。
鞠叶是这家“无声的店”的负责人,他14岁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尝试。“我想在盐城开10家‘无声的店’,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鞠叶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促进残疾人就业向来是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江苏持续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创响江苏”残疾人专项就业援助、残疾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走访拓岗促就业等活动。2023年上半年,江苏净增残疾人就业17686人。
得益于南京市栖霞区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的电商平台“自立商城”,300余名残疾人在这里开店创业,各类商品达3000余件。基地孵化的残疾人大学生创业项目“彩虹之光”“播客”,现已帮助5名视力残疾人在有声读物网络平台实现就业。

追梦路上,残疾人需要付出更多艰辛。这条路上,来自各方的光芒汇聚,助力残疾人托举梦想。“一个人的力量注定是渺小的,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群体中来。”三陇村“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杨巧云说。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在南京区级残疾人托养中心——鼓馨阳光家园内,下课间隙,一名自闭症患者演奏一曲《万疆》,随着悠扬婉转的乐曲声传来,师生们尽情欢笑,眼中闪着光芒。(完)

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至此,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门店维修、门店调整,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而且,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补全供应链,而非是否继续调整。同时,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
“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关了得有几天了”,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不再接受顾客进店。

值得关注的是,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整结构,门店马上重新开业。对于调整的细节、动态,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约一个月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

于家乐福中国而言,或许“关店”“暂停营业”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此前,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该广场负责人提到,此前,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销售剩余的商品。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
近两个月以来,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其中,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店设备维修,会重新开业。然而,截至目前,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
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不久前,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广州、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此外,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
今年以来,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门店的运营便逐渐“失控”,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据吴朝勇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在2021年10月,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
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回拖欠的货款。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公司已经提起诉讼,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对于目前诉讼进展、拖欠货款的金额,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

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品牌商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以来,旺旺、好丽友、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追讨货款。今年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12万元;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
暂停营业、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不仅失去了供应商,也挡住了消费者,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
今年年初以来,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

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购买商品受限、门店暂停营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14条规定,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付建提到,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