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14日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化机构等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工作格局。
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知识产权局 供图
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天在北京举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最新印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王培章介绍相关情况时作上述表示。
王培章指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既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目的就是实现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让想创新的人有公开便捷的路径找到公共服务,让能创新的人有公平均等的机会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政策红利”。
他说,该实施方案明确五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一是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二是推进服务供给更加均等。三是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四是推进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五是推进服务人才更加专业。
王培章还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数据开放,自2014年开放专利基础数据以来,于2018、2021年陆续开放了商标基础数据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2023年新增开放4种地理标志数据,数据开放种类增加至59种,基本实现知识产权基础数据的应开放尽开放。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副局长李昶回答媒体相关提问说,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自2016年7月试点以来,已累计批准设立336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截至2023年8月,各窗口累计受理各类商标申请165万余件,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1.69万件,融资金额约3631.98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设立33个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可同时受理商标和专利申请。(完)

中新网南京9月14日电 (记者 杨颜慈)江苏省公安厅14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公安机关在打击网络犯罪、整治网络乱象等方面成效。
自公安部组织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以来,江苏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累计侦破涉网犯罪案件2.3万余起,行政处罚违法违规互联网运营单位368家次,下架违规APP应用422款,整改网络安全高危隐患2783个。
江苏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针对恶意捏造骇人听闻消息、挑衅道德底线、误导广大网民的网络谣言乱象,集中力量开展线索收集、源头打击、面上清理和辟谣澄清等工作,共侦破网络谣言案件596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9万余条,关停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057个。
针对严重侵害网民合法权益、扰乱网络生态秩序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江苏公安机关重点打击主要施暴者,查处恶意推波助澜者,教育警示起哄跟风者,共侦破此类案件11起,打掉犯罪团伙3个。
此外,针对以“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等方式,实施非法引流、敲诈勒索、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该省公安机关开展线索深查、账号深追、人员深挖,共侦破此类案件77起,打掉犯罪团伙162个。
针对当前黑客攻击破坏最新动向,江苏强化行业协作,组织专项集群会战,重拳打击利用黑客手段危害安全生产、窃取民生数据、攻击关键信息系统等犯罪活动,共侦破此类案件202起,打掉犯罪团伙35个,并主动向118家行业单位发出黑客攻击预警。
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负责人表示,9月14日是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希望公众面对网络违法犯罪以及各种网络乱象,要及时收集证据,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坚持从我做起,拒绝“按键”伤人。(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