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9月14日电(李秋莹 杨海燕)中秋佳节临近,近期,不少沪上知名老字号又开启了排队模式。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的老字号在创新上依旧是下足了功夫,“卷”出了新花样。
与老字号争先“卷”起来相对应的,是今年月饼市场的火爆,此前,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月饼行业趋势》显示,今年整体产量、销售额同比将有5%左右的增长。

南京东路不仅仅是游客心中的上海滩“顶流”,在鲜肉月饼界,它同样占有一席之地,每逢中秋时节,不少位于南京东路的老字号门前都会排起长队,新雅就是其中一家,“今年我们推出现烤月饼新口味有桂花酒酿、叉烧和麻辣牛肉三种馅料,消费者们也都很感兴趣”,新雅行政总厨黄任康介绍,“尤其是叉烧月饼,和传统的鲜肉月饼不同,叉烧馅料需要选用肉嫩多汁、适合做叉烧的五花梅肉,以秘制工艺先行腌制烹烤,再入馅,这样做出的现烤叉烧月饼馅微甜、饼皮干香酥脆,裹挟着浓厚汤汁,一口就很满足。”
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消费者会在购买鲜肉月饼的同时再搭配几只新品回家“尝尝鲜”,“我买了两只桂花酒酿口味,尝尝味道。”一位女士表示。
同在南京东路的老字号泰康食品今年则推出了佛跳墙鲜肉、羊肚菌鲜肉月饼口味供消费者尝鲜。另一家老字号德兴馆,今年首次与广东老字号“广合腐乳”携手合作,共创了一款新潮口味——南乳鲜肉月饼。南乳鲜肉月饼,顾名思义就是在鲜肉月饼的配方中添加了南乳,上海人喜欢将其与猪肉搭配烹调成南乳肉。以浓厚丝滑著称的腐乳被西方食客誉为“东方奶酪”,“广合腐乳酿造技艺”更入选了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鲜肉月饼制作工艺使用的是传统大包酥、开酥的制作方法,这个是中式酥皮点心的经典制作方式。”据上海德兴馆非遗传承人张坚介绍,南乳鲜肉月饼沿用的是他们店里的传统鲜肉月饼配方,不同的是在猪肉馅芯里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广合红方腐乳,浸润了腐乳色泽后的馅芯在烘烤后会呈现出淡淡的玫瑰粉色,透着汤汁看起来十分有食欲,吃起来也鲜香多汁,带有一股浓郁的腐乳发酵香。
“消费者对月饼新品的接受度较高,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独特新奇口味月饼,不过在青睐新品的同时,‘旧味’依然是销售主流。”大润发工作人员表示。

光明邨门前的队伍印证了这一说法,13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下着小雨,长长的队伍,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街尾,“这里是排鲜肉月饼的,有时间你就排,队伍尾巴在后面,没时间你就不要买了。”队伍中,一位阿姨正在热心的解答为路过的游客解答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在家也能品尝,不少老字号推出了冷冻装鲜肉月饼,消费者在家就能享受现烤美味,例如,光明邨鲜肉月饼生坯保持了与线下门店一样的原料和工艺,每只克数也和线下门店产品一致,可以高度还原门店现制现售月饼的口味。邵万生、泰康、真老大房等老字号也纷纷带来月饼生坯。德兴馆更是精心策划了冷冻装南乳鲜肉月饼的包装袋,以两家老字号的创始人形象为灵感设计了两位“代言人”:阿兴和方先生,更生动地介绍这只创新月饼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顾客如何在家里用烤箱、空气炸锅轻松复刻。(完) 【编辑:刘欢】
中新社平潭9月14日电 题:马可·穆勒:能感到全世界华人青年导演正随风而飞
“这届IM的主题是‘风大又怎样’。”在福建平潭的海边,国际著名电影制片人马可·穆勒说,“我能感觉到两岸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青年导演正随风而飞。”
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In Moments Film Festival,英文缩写为IMFF)9月12至14日正在平潭举办,共收到来自全球331所高校的1849部参展作品,参与面与投片数再创新高。举办地平潭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滨海地区全年7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25天。
9月13日,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马可·穆勒电影大师班在福建平潭举行。 钟欣 摄
来自意大利的马可·穆勒与徐小明、阿美、黄旭峰、周黎明、黄鸿端、周浩等两岸电影人、导演、编剧及影评人、高校学者,共同组成本届影展评委会。评片过程中评委们为哪些作品应该入围不断发生争论。
“有争论是很好的事,我们最后评选出的50部入围作品,风格各不相同、丰富多彩。”马可·穆勒说,这也正映照了本届影展的主题,“年轻”与“大风”,同样激荡、奋起,横冲直撞,不退缩。
马可·穆勒被称作是“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曾掌舵威尼斯、罗马、佩萨罗、鹿特丹、洛迦诺等国际电影节多年,把《原野》《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中国经典影片以及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

这位与中国电影知交多年的老友,在此届IM两岸青年影展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时,毫不掩饰对华语电影的关切和喜爱。在他看来,丰富多样的华语电影,让国外观众更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
马可·穆勒1975年来到中国留学,在之后的时间里逐渐结识了中国第五代电影人,也看了很多老电影。“我开始理解中国电影悠久的、与众不同的传统。”马可·穆勒说,在现实中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也让他在日后对中国第五代电影人拿给世人的作品充满认同感。
当时,对马可·穆勒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是《我们的角落》,这部短片是田壮壮在校期间的作品,由张艺谋摄影,陈凯歌担纲编剧。“我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外’。”马可·穆勒笑着说道。
在马可·穆勒看来,那个年代的学生有才华,更不乏各自独特的风格。“我一直期待他们的处女作,我就想把他们这些人拍的第一部长片电影拿到国外去放,让更多的观众、影评人注意到中国年轻一代的电影人。”他说。
IM两岸青年影展是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本届影展征集到的作品中,88.6%的主创群体是“95后”新生代电影人。
马可·穆勒看了其中100部作品,他惊艳于如今的年轻导演对更多不同方向的探索。“我们决定颁奖的几部影片真的是非常有特色、有内涵的作品。”他透露道。
不久前,台湾青年演员李鸿其担纲导演的处女座《爱是一把枪》,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未来之狮”奖,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华语片首次获得此奖。该片与大陆制片人单佐龙合作。
“在台湾,李鸿其拿到的投资很少,是单佐龙帮他在大陆完成了后期。”马可·穆勒说,“由此可见,台湾不少年轻导演很有突破力,两岸合作会产生非常有力量的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