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需求放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多重挑战,我国外贸加速提质升级,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额持续攀升,展现出超大规模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应立足优势,加快形成政策合力,全力实现外贸促稳提质,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

加快落实落细稳外贸政策。发挥稳外贸政策综合效应,围绕外贸企业关心的“降低成本”“收支便利化”等具体问题,进一步落实落细相关配套政策。统筹用好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对境外参展、海外营销、来华采购、境外投资等跨境经贸活动的支持力度。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增信作用,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不断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进一步扩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覆盖面。
切实降低外向型企业成本。针对外贸企业货源供给不稳、货物周转不畅等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要在加快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海关监管模式创新,提升物流通关效率。探索建立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激励机制,支持通过设置外汇衍生品专项授信额度、引入商业担保增信等方式,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强化用工、用能、物流等保障,确保外贸订单及时履约交付。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全球联动的融资支持,从源头上解决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的难题。

积极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鼓励多元主体按需建设海外仓,鼓励海外仓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探索在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度高、交通运输条件好、外贸基础强的地区增设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通过优化跨境电商B2B(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等,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融合发展。支持外贸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探索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

强化稳外贸产业基础。提升出口产品和服务质量,探索在中西部、东北地区设立更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突出地区特色。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和大型国际贸易商,加强品牌、质量和渠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推广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牌。积极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探索建立结对机制。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加各国优质产品进口,拓宽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渠道,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加强国际交流和强化贸易促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作用,密切供应商和采购商对接,鼓励外贸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稳定老渠道、开拓新渠道。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降低指定产品进口关税,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以各类开放平台、交通物流枢纽为支撑,打造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承接外向型产业、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载体平台。
密切同全球贸易伙伴合作。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持续完善已有线上贸易平台,创造更多贸易机会。优化自由贸易区布局,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逐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深入参与各领域议题谈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善贸易畅通网络,支持中欧班列拓展新路线,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建设“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大市场。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产品创新,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金瑞庭) 【编辑:梁异】
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至此,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门店维修、门店调整,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而且,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补全供应链,而非是否继续调整。同时,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

“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关了得有几天了”,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不再接受顾客进店。
值得关注的是,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整结构,门店马上重新开业。对于调整的细节、动态,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约一个月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
于家乐福中国而言,或许“关店”“暂停营业”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此前,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该广场负责人提到,此前,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销售剩余的商品。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
近两个月以来,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其中,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店设备维修,会重新开业。然而,截至目前,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
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不久前,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广州、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此外,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
今年以来,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门店的运营便逐渐“失控”,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据吴朝勇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在2021年10月,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

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回拖欠的货款。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公司已经提起诉讼,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对于目前诉讼进展、拖欠货款的金额,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
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品牌商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以来,旺旺、好丽友、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追讨货款。今年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12万元;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
暂停营业、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不仅失去了供应商,也挡住了消费者,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
今年年初以来,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

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购买商品受限、门店暂停营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14条规定,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付建提到,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