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至此,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门店维修、门店调整,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而且,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补全供应链,而非是否继续调整。同时,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
“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关了得有几天了”,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不再接受顾客进店。

值得关注的是,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整结构,门店马上重新开业。对于调整的细节、动态,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约一个月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
于家乐福中国而言,或许“关店”“暂停营业”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此前,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该广场负责人提到,此前,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销售剩余的商品。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
近两个月以来,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其中,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店设备维修,会重新开业。然而,截至目前,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
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不久前,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广州、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此外,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
今年以来,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门店的运营便逐渐“失控”,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据吴朝勇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在2021年10月,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
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回拖欠的货款。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公司已经提起诉讼,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对于目前诉讼进展、拖欠货款的金额,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

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品牌商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以来,旺旺、好丽友、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追讨货款。今年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12万元;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
暂停营业、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不仅失去了供应商,也挡住了消费者,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
今年年初以来,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

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购买商品受限、门店暂停营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14条规定,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付建提到,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编辑:付子豪】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 (潘沁文)走进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可见一排排农舍外墙绘制着精美的中药材绘画——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黄精、重楼、三叶青,即“淳六味”。在青山环绕、绿水相伴中,当地用中药材生财,超七成百姓从事相关行业,走出一条富民路。

这样的“药乡”在浙江省并不少见。浙江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浙八味”“新浙八味”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乘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东风”,浙江省以中药探路共同富裕。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浙江省药监局”)印发《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并建立中药助共富工作专班,编制中药助共富省局支持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两张清单”,通过规范种植、制定标准等举措,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带动山区百姓增收,打造中药助共富产业图景。

中药材黄精。潘沁文 摄
制定标准 规范中药生产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决定着中药的质量,事关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施《浙江省规范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中药材指导意见(试行)》,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同时启动浙江省中药标准提升工作,积极开展省中药材(饮片)标准研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在浙江武义,用标准化建设引领中药集群提质增效成为共识。该县积极争取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机会,当地龙头企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灵芝新品种栽培及精深加工产业化研究》《灵芝、铁皮石斛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等7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87项。
2019年至今,武义县共组织标准化奖补365万元,打造了产业聚焦融合、集优良品种选育、仿野生有机栽培、中药炮制、产品研发、临床应用、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名贵珍稀药材产业集群。
同时,对于中药材而言,药用标准也极为重要。若缺乏药用标准,将极大影响其临床使用及质量安全保障。

以桑黄为例,作为一种药用真菌类药材,桑黄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就有功效记载。“早几年,桑黄所属类别不明,定位不准,我们在谋划桑黄产业拓展药用领域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团队,项目申报迟迟未能启动。”海宁市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生良说。
了解到企业困难后,浙江省药监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调研桑黄种植企业,推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桑黄种植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开展桑黄中药材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研究。
历时四年,浙江省桑黄中药材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于2022年5月正式发布。浙江省药监局药品注册与监测评估处处长王卫东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一方面规范了桑黄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可保障公众用药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带动桑黄种植业规范化发展,实现科学监管赋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拥有了“新身份”的桑黄迎来了产业新机遇。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海宁两家桑黄种植企业的合作已扩展到华东医药、桐君堂、佐力药业等药企,每年销售额可增加近千万元。该市还建成桑黄种植“共富工坊”,可提供灵活就业岗位50余个,就业人员年增收2万余元。

产业融合 促进百姓增收
如果说推进规范化生产是为了给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那么探索构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发展路径,则是立足于为百姓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在浙江遂昌金竹镇塘岭村,有一片高山梯田,数百个三叶青育苗大棚在田间星罗棋布,这里就是浙江省林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药王谷”。

浙江省林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药王谷”。傅长泳 摄
据了解,三叶青是新“浙八味”和处州本草“丽九味”道地药材重点培育品种,遂昌是“浙三叶青”的核心产区。“药王谷”基地负责人、遂昌县青苗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社长傅长泳告诉记者介绍,2011年,他仅种植了10多亩三叶青尚且卖不出去,现在,该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种植袋和技术指导等,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有效盘活了3000多亩闲置土地。

当地三叶青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得益于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在当地政策、财政支持下,该公司在遂昌落成了一条满负荷生产可年产7000万瓶冻干三叶青粉直接口服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目前,遂昌三叶青产业共带动农户310余人就业,农户增收总额达424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幅超过10%。
招引中药企业落地,提振了中药材种植户的增收信心。不仅如此,浙江省还着眼中药融合发展,推动中药与美妆产业、文化旅游、网络经济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
位于浙江磐安的“江南药镇”,是该省唯一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当地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项目,将“江南药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
又如淳安县临岐镇凭借资源优势成为浙西、赣北、皖南等地的重要中药材供应地之一,带动了周边乡镇中药材种植。当地还建设中国千岛湖中医药博物馆,增强中药文化氛围,并整合周边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为推动淳安深绿产业、乡村振兴和美丽城镇建设提供了新发展模式。
此外,在“中药+美妆”方面,浙江省支持以栀子、三叶青、白及、香柚、杨梅等特色植物资源为原料研发化妆品。如浙江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化妆品检验研究所联合实施“柚籽油提取”项目,开展以浙江特色化妆品植物原料为目标的原料端检测研究,目前已成功研发“柚”香精香料、“柚”洗护产品等系列化妆品。
以香柚为原料研发的美妆系列产品。潘沁文 摄
如今,浙江省中药产业蹄疾步稳,“药”让一座座青山成为了百姓眼中的“金山”,共富之曲奏响之江大地。(完)